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j9九游会首页旧版 > 新闻动态 >

热点资讯

此人杀害4名红军军级将领, 解放时可抓正法, 为何发护照让他出境
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3:16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
文|避寒

编辑|避寒

1949年8月,西宁城外传来隆隆炮声,青海军阀马步芳望着远山,手中握着一张飞往重庆的机票。

此人双手沾满红军将士鲜血,杀害包括孙玉清在内的多名军级将领,按理应当正法。

奇怪的是,新政权竟允许他携带31箱黄金、121箱银元堂而皇之出境。

马家军阀的血脉传承

1903年,甘肃河州一个回族家庭迎来了男婴马步芳,这个婴儿注定要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写下血腥的一页。

马步芳的父亲马骐是马家军的重要人物。叔父马麒更是青海的实际统治者,人称"青马"。在这样的家族中长大,马步芳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权力和武力。

1920年,17岁的马步芳进入宁海军官训练团,那些年,西北军阀混战不断,马步芳学会了两样东西:如何杀人,如何夺权。

1931年是马步芳人生的转折点。

统治青海20年的马麒病死,其弟马麟接掌大权,蒋介石看准时机,扶持马步芳上位。政治就是这样残酷,叔父的权力成了侄子的踏脚石。

1938年,35岁的马步芳坐上青海省政府主席的宝座,这个位置让他掌控了青海全境。

马家军的实力有多强?正规军3万多人,民团10多万。这在当时的西北地区,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。

马步芳父子兄弟控制着青海、甘肃西部的广阔地盘,俨然独立王国。

权力让人疯狂,绝对的权力让人绝对疯狂,马步芳在青海的统治堪称专制,他制定严苛的法令,动辄杀戮,当地百姓谈马色变。

1948年9月,马步芳又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。此时的他,已经是西北地区最有权势的军阀之一。

血染祁连山的西征悲歌

1936年10月,一支特殊的队伍踏上了西征的道路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,2.18万名战士,占当时红军总数的五分之二。

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,西路军的使命是打通河西走廊,连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。如果成功,红军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。

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悲剧,西路军孤军深入,补给困难,面对的敌人是熟悉地形的马家军。

11月初,决定西路军命运的战斗打响了。

马步青从东北方向压来,马步芳从西南方向夹击,一条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,这场战斗持续了8天8夜,尸横遍野。

马家军的骑兵像潮水般冲击红军阵地,西路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冲锋。激战中,马步青部前线总指挥马廷祥被当场击毙,敌军伤亡2500余人。

这次胜利让西路军看到了希望,可惜,孤军作战的劣势很快显现,补给断绝,弹药告罄,伤病员越来越多。

1937年3月,西路军的抵抗走到了尾声。

战死者约7000余人,这个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?剩余的战士大部分成了俘虏,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残酷的命运。

马步芳的残忍从这时候开始真正显露,对待俘虏,他没有丝毫怜悯。

押往西宁的死亡之路

1937年3月前后,6000余名被俘红军将士被马步芳陆续押送至青海。

这是一条死亡之路,行走困难的伤病员被杀害,年小体弱的被活埋,还有的被敌人活活烧死,沿途留下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白骨。

最终抵达西宁的只有5600余人,这意味着400多名红军战士在押送途中被害。

抵达西宁的红军俘虏面临的是系统性的屠杀。

马步芳下达了秘密处决红军将领的命令。

1937年5月,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在酒泉文殊庙被俘后,被押送到西宁。马步芳亲自下令,让手下马忠义在西宁东关敦庆号后院秘密将其杀害。

一位军级将领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,没有审判,没有公开,只有冰冷的屠刀。

除了孙玉清,还有其他红军将领遭到杀害,马步芳对红军高级将领的仇恨达到了变态的程度。

对于普通红军战士,马步芳的手段同样残忍。

被押抵西宁后,惨遭活埋和屠杀的上千人。

孙玉清革命烈士

马步芳选择了最残忍的处决方式——活埋。那些年轻的战士被推入土坑,土石一点点掩埋过他们的身体,直到窒息而死。

女红军的命运更加悲惨,大部分女兵被"赏"给官兵做妻妾,这种践踏人格尊严的行为,展现了马步芳灵魂的卑劣。

剩余3000多名红军战士被编为补充团,押送到循化、化隆一带做苦力。从革命战士沦为苦役,这种身份的转换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摧残。

逃亡者的护身符

1949年8月26日,国民党军政部长徐永昌飞抵西宁。

这次会面有些戏剧色彩,徐永昌来是为了与马步芳商讨军事合作,可就在当天,解放军攻占了兰州。消息传来,两人的脸色都变了。

马步芳心里清楚,大势已去,8月28日,他背着徐永昌乘飞机逃离西宁到达重庆。这种背叛盟友的行为,充分暴露了他的品格。

马步芳的逃亡准备得相当充分,31箱黄金、121箱银元以及其他珍宝,这是他多年搜刮的财富。

1950年初,马步芳以朝觐为名举家及随从200馀人飞抵沙特阿拉伯的麦加,朝觐只是幌子,逃命才是真的。

这次逃亡的规模令人咋舌,200多人的队伍,加上数量惊人的财宝,马步芳几乎把整个家族都转移了出去。

在沙特阿拉伯,马步芳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
1950年5月,马氏一行乘轮船过红海至开罗,在埃及,他得到了国王法鲁克一世的接见,获得了在埃及居住的许可。

1956年5月,在得悉中国和埃及即将建立外交关系时,马步芳悄悄离开埃及,到了沙特阿拉伯。

这种逃避说明了什么?说明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罪行有着清醒的认识。

1957年8月,一个意外的任命改变了马步芳的处境。

蒋介石听说马步芳在沙特阿拉伯与王室有交情,便任命他为驻沙特阿拉伯"大使"。这个杀人如麻的军阀摇身一变成了外交官,历史的讽刺莫过于此。

马步芳接受了这个职务,对他来说,这不仅是身份的保护,更是政治避难的合法化。

1975年7月31日,马步芳在沙特阿拉伯去世,结束了他72年的人生。

这个双手沾满红军将士鲜血的刽子手,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,他没有等到回到故土的那一天,也没有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
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,恶人逍遥法外,好人含恨九泉。

回到最初的问题:为什么让马步芳出境?

政治考量大于个人恩怨。1949年的中国,百废待兴,稳定压倒一切,与其花费巨大代价追捕一个已经失去军事价值的军阀,不如让他自己离开。

马步芳的离开对新政权来说是件好事,他的存在只会增加西北地区的不稳定因素。让他带着财富远走高飞,既避免了流血冲突,又清除了政治隐患。

在国家利益面前,个人的恩怨可以暂时搁置,马步芳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,但他失去了权力,失去了故土,终身流亡海外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惩罚。

历史的账总是要算的,只是方式可能不同。

马步芳逃过了人间的审判,但逃不过历史的审判,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,就是对那些牺牲的红军将士最好的纪念。

参考资料:

《人民日报》历史版面:"红军西路军河西征战纪实"相关报道

新华社:"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历史回顾"专题报道

《光明日报》史学版:"西北军阀马步芳的兴衰轨迹"学术文章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j9九游会首页旧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